一个特等功臣的成功之路

作者:淮文宣发布时间:2018-09-02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提起十一团四连的普通战士丁玉芝同志,对当时在农建四师的广大官兵来说,这个名字是耳熟能详,是闻名全师的一名生产能手。自部队转业建设以来,该同志在每一次建场任务中,发挥了高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但超额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而且因为他在各方面表现突出,1953年他在农建四师掀起的劳动竞赛过程中,还被全师评为特等功臣荣誉称号。这个荣誉对一个工作在最基层的丁玉芝来说,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农建四师在1952年发起的第一战役刚结束,部队移到八大家休整,丁玉芝同志在总结第一战役成果时,认识到建场战役这个任务的艰巨性与长期性,并通过在第一战役过程中因挑河工具不足发生的困难现状,他主动向班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即是在休整期间,大家要抽出时间来做好各种物资准备,以期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班长一听对呀,于是就采纳了他的意见。迅即召开会议,组织全班讨论,需要做哪些准备?大家的意见是要积极做好柳筐、搓好绳子,有了武器,才能在生产战线上打胜仗,才能巩固发扬全班荣誉称号。班长依据大家意见,请示上级同志后,立即有组织、有计划地割茅草,单搓绳子计250斤。丁玉芝所在的一个小组,有次在割茅草过程中,发觉洋河边有许多柳树,顿时他的眼睛一亮,于是他首先向当地群众要回一些,回来依照公家发的柳筐样子边学边编织了一只,拿去给连首长看,连首长夸赞了丁玉芝同志的创造性。受到表彰后的丁玉芝然后以抽空上门劳动,以此交换柳条的办法,向群众换得了大批的柳条,柳条有了,他就自己编了33只柳筐,还耐心教会了兄弟班柳筐的编织方法,这样大大推动了全连编柳筐的热潮,全连编织柳筐345只。因此,在伟大的第二战役开河工程中,由于六连准备工作做得好,大大缓解了柳筐的不足,使整个连队水利工程很顺利地开展,而且这些柳筐还为部队节省了不少开支,这一主动发明创造的精神,让丁玉芝迅速成为农建四师领导关注的人物。

在接下来艰巨光荣的建场第二战役过程中,丁玉芝虽是一名战士,他在挖土技术上也在锻炼中逐步提高,协同班长合理地使用水利生产劳动组合,虚心学习别人经验,自己每天平均要挖土26公方,并且使工程质量合乎标准。有一次在工程即将结束前,他在天气骤冷、雪花飘飘的情况下,面对沟底有水不好挖沟的情况下,丁玉芝毫不犹豫的赤着脚,跳下水,并喊着:“学习志愿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冰天雪地是立功机会”的口号,当场感动了周洪圆等同志跳下水去,顺利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同时丁玉芝在平日里有坚强的群众观念,还经常到驻地旁边的群众家去干活,挑水100多担,帮群众磨大麦、搬粮食等做得很多,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老百姓非常爱戴解放军。正是由于丁玉芝的埋头苦干、团结互助精神,让他在荣获二等功臣的基础上,又被全师评为“特等功臣”,就是丁玉芝同志各种模范行动中特殊表现。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