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捐赠照片背后的故事

作者:淮文宣发布时间:2018-09-11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今天去农场档案室调材料,没经意间发现了一张建场初期的合影照,其背景与前几天淮海农场有限公司刚搭建复古式的门楼很神似,于是就多看了一眼,逐一观看照片上的人物。档案室孙华主任看我看得如此仔细,就说“这是一张1955农建四师期司令部领导的一张合影,是司令部当时的一名办公室主任徐智良收藏的徐智良在离休前已经是江苏省计划委员会中的一位副厅级干部。在徐智良去世后不久,他的女婿袁淮特地来到淮海农场档案室,岳父生前珍藏的这张照片交到农场档案室保管。

在档案室孙华告诉我2016年来档案室捐赠照片的袁华讲,袁华的岳父在去世前2个月,去医院探望时,徐智良特地从枕头下掏出一只没有封口的塑料口袋,战战巍巍地掏出由发黄报纸包裹着的一张相片,递给时说,一定要设法将这张照片送到淮海农场档案室,因为这是一张农建四师珍贵的历史照片,以后就再也没有了,你必须要做到提起当时的情景,我从袁淮的口气中得知他的岳父无论是说话的表情还是专注的动作,看得出老人的一生,是十分珍爱这张照片

“那天是8月份的一天中午,记得我当时还在睡午觉,一个自称袁淮的人打电话给我说要捐赠照片,于是我就提早赶来上班了。”孙华对这张照片的记忆也很清晰,“袁淮特地把这张霉变了的照片修复好专程前来,说是为了圆一个军垦战士最后的心愿。

“由于年代久远的缘故,当拿到这张照片时,照片已经变得模糊不堪。同时又因为我也是一个单位的负责人,工作繁忙也就把这事丢在一边,也一直没有机会去修复这张相片。当时袁淮这样对我说2009年我路过农场一次,正好看到淮海农场在筹建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心想陈列馆建好了,一定要把这张照片放进去,完成岳父的一个遗愿。

所以当2016年袁淮办理退休手续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到南京最好的照相馆,特地请老字号照相馆的专家认真地修复已经斑驳霉变了的相片,把这张照片放大到16�并加塑处理,现在照片上除了背景有点模糊外,相片后边招牌上的字还看得清,好在上面12个人的影像比较清晰。于是袁淮按岳父的临终嘱咐,专程来到淮海农场来办理这件事,顺便找儿时的玩伴一起聚聚,寻找以前在农场那曾经的往事和岁月

孙华认真研究了这张照片,农场档案室也有相同位置的照片,只是照片中的人员不同,但孙主任认为这张照片对农场而言,也很有历史和纪念价值,迅即办理了照片的扫描、登记和归档手续,并为袁淮出具了相应的捐赠证书。

为了表示对袁淮捐赠照片的感谢,农场的工作人员还特地带袁淮参观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陈列馆中不仅有毛泽东主席发布的人民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原件副本,也有老军工捐赠的军号、马鞍、皮带、大衣,甚至先辈们的劳动用具、存放贵重物品的箱子都搬了过来,让袁淮很是感动。“农场陈列馆历史资料保存得真好!”走出陈列馆时,袁淮对陈列馆中展列出的实物、照片、帐本等很是感慨“如今我把这张照片存放在这里,也算对是故去的岳父一个怀念和交代吧!”

据悉,袁淮出生后不久,就在毛泽东主席生产待命、建设农场”的命令下,与102师万名指战员们一起,跟随母亲千里行军来到淮海农场,一直到20岁那年才外出工作。没有想到的是,在观看陈列馆农建四师时期许多老领导的相片时,袁淮还如数家珍的能一一说出照片上每一个人的名字和当时的职务。

“愿农场的明天越来越美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这名陈列馆留言簿上的留言就是袁淮即将离开陈列馆时,以一个淮海农场同龄人的身份写的临走之际,袁淮恋恋不舍地说:我现在有时间了,以后我和我的家人会经常来这里看看老军工、老首长他们的。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