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件小事看淮海人的素质

作者:顾松平发布时间:2018-09-19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淮海农场有限公司职工张夕江主动将卖玉米村民算错帐、少收他的30元钱送还给对方。钱虽不多,但他的这种见财不贪的品格受到在场人的一致好评。

  9月10日早晨,滨海县滨海港镇村民陆某用电动三轮车拖着几口袋青玉米到紧邻淮海农场的六垛闸口菜市场上销售。到了菜市场,他停下三轮车,搬下青玉米,架起电子称,拿出方凳,坐在方凳上,一边剥着鲜玉米外面的苞叶,一边等着顾客。

  陆某出售的鲜玉米有两种价格,剥过外面苞叶的鲜玉米每公斤4元钱,没剥苞叶的每公斤两元钱。陆某等了一会儿,一位顾客前来购买,他买的是没剥外面苞叶的鲜玉米。陆某将电子称价格调到每公斤两元上。此人买过鲜玉米后,陆某按每公斤两元与这位顾客结了账。前面顾客刚买走,接着,张夕江来到陆某的摊位上购买,不过,他买的是剥去外面苞叶的鲜玉米,称了15公斤。在结账的时候,陆某将电子称价格忘调了,仍然按前面顾客购买的单价收了张夕江30元。当时,张夕江也没在意,付完钱后,便拎着鲜玉米往家里走去。

  拎着沉甸甸的玉米,张夕江忽然感觉到今天这价格不对呀?因为昨天他也来菜市场买鲜玉米的,重量没有今天这么重,付的钱与今天差不多。“可能今天卖玉米的算错账了?我可不能泯着良心得这种不义之财!”张夕江急忙拎着鲜玉米往回走。走到陆某的摊位上,陆某看到他回头很是诧异,以为自己少了称、人家回头找他算账的呢!“是不是少称了?”陆某主动问。

  “不是少称,而是您今天可能少收我钱了。我昨天买的没这么多,付的钱却差不多。”

  “您把玉米给我再称一下。”

  张夕江将玉米递给陆某。陆某重新称了一下,电子称显示了15公斤。陆某看了一下玉米说:“15公斤,60元,不错啊!”

  张夕江从口袋里掏出30元递给陆某说:“您算错账了,开始只收了我30元。呶,这少收的30元钱补给您!”

  经过张夕江的提示,此时陆某才恍然大悟,看了一下电子称,称上仍然显示总价为30元:“哦,是我粗心大意算错账了。我卖给您玉米时,电子称上单价没调过来,仍然按没剥苞叶与您结算的,的确少收了30元。”

  自己没发现错账,人家却主动将少收的钱回头来补交,陆某很感动,从钱盒里拿出15元给张夕江,说权当今天没赚您钱的。张夕江坚决不收,说:“您是做小本生意的,赚点钱也不容易。如果要您15元回扣,我又何必将30元钱给送回来呢?”

  陆某看张夕江一片诚心,只好作罢,从小方凳上站起身来,握着张夕江的手,再一次表示感谢。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