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海农场场部淮海路南侧的一楼房巷口甚是热闹,周围常常有许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大家有说有笑在围坐在这儿聊天说笑,就像是个俱乐部似的让人驻足游玩。原来这里是一个摆了20多年的修鞋摊。这里的经营者是淮海农场原商物公司船队转岗人员葛华开办的便民修鞋摊。
“葛师傅,我家孙女的鞋子破了,能否请你现在就弄,我还有急事。”9月22日下午,笔者看到有一位妇女用自行车拖着一个小女孩来到了葛华的修鞋摊前说。
“没问题,现在就来帮你办。”葛华一边应答着,一边停下手头的活计查看。
笔者发现,50多岁的他,个子不高,但很壮实,黝黑的面庞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工作之时,他围着围裙,有神的眼睛透出和善的目光,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加上他的修鞋技术好,钱又收得公道,所以农场和周边的大爷、大妈,或是青年人、学生,只要脚上的鞋坏了,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找葛师傅去!”一年到头,老葛有修不完的鞋,干不完的活,他在自食其力的坚守,在为民服务中的奉献,自己已成为农场服务业的一部分,彰显着他那不平凡的岗位上。
1993年葛华夫妇俩所在的船队、袜厂先后倒闭转岗待业,孩子刚几岁,生活十分困难,为了继续谋求生计,也为了给场部周围的广大居民提供修鞋等业务方便,夫妇俩一合计,用较少的投资,发挥自己的特长,办起了以修鞋、修伞、修拉链、修包为主的修鞋铺。20多年来,葛华几乎风雨无阻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辞辛劳地为大家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特别是他不贪钱财、拾金不昧的精神受到了居民们的广泛赞誉。
2014年9月中旬的一天午后,有一位妇女将一款女工的手提皮包交给他叫修复拉链后,就匆匆地走了。葛华稍候在修这个皮包拉链时,习惯性地用手掏了掏,竟意外地发现了里面放有一叠钱,拿出来一数,整整2000元整。于是他把皮包的拉链修好后,把钱原封不动地放进包内,并放在安全的地方静候修包的女士来取。可是当天傍晚她没来取,第二天,第三天依然没有来人的身影,一直等到了第七天,住在临海镇六垛中学的胡姗华女士像没事般地前来取她修理的皮包。当胡女士听葛华说她修的包内放有2000元现金时,连自己都吓得一跳,显然她自己全然忘记了包内还放有现金的事。原来,胡姗华当天到射阳县城里去购物,在回家的途中,因为随身携带的皮包拉链坏了,粗心的胡女士把包里东西拿了出来,看到没有看,便把以为空了的包递给了修理师傅,就回家去了。当胡女士拿出钱物感谢时,他婉言谢绝的说:“这是我的职业道德,我只挣自己劳动挣来的钱,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啊!”
2015年春节期间,家住淮海路7号楼居民马成云的女儿到铺店修理衣服拉链时,口袋里的手机不经意掉入杂物中,当时谁都不知道。葛华在清理杂物时突然发现一款苹果手机,立即收入包中等待失主。一个多小时后,包中手机铃声想起,原来是失主拿她妈妈手机打的,据她后来所说,回家后发现手机没了,家中找遍了没找到,估计丢了,等到妈妈回来时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拨通了手机,谁知刚拨通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葛华叔叔告知手机在他那里,叫立即过来领取。
据了解,在葛华便民修鞋铺类似的事有许多,有人在给修理费无意把钱包放在摊位上就走人的,有人修鞋来时带着包来的,回时拎着一双鞋就走的,待他发现时主人已经走了,他每每都是收藏好等失主核对归还。采访中他对我说:“我给大家修鞋就是凭着一颗常人之心,你信任我,我信任你,就这么简单”!
是的,讲究服务信誉、做到实实在在,是葛华开办修鞋铺的立足资本。20多年来,他从未因修鞋等业务与客人发生任何争执和不快,他不贪钱财、拾金不昧的精神;对人热情、服务周到的态度;修理包质、收费合理的职业道德,赢得了许多顾客,也赢得了广大居民的点赞。
是啊,现在谁还自己动手修鞋呢?这20多年来,物价上涨了很多,高档鞋价格涨到好几百、甚至千元一双,可老葛修鞋就是个基础价,用他的话说:“来修鞋的,全是熟人,乡里乡亲的,全当为大家服务,混个生活!”
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他总是默默无闻地为农场和周边的人们提供方便。爱美的女士喜欢穿高跟鞋,有的一瘸一拐很着急地赶来:“葛师傅,快替我修鞋,鞋跟坏了,脚也崴了。”老葛总是丢下手里的活计,不慌不忙拿出一张凳子,先请这位时髦的女士坐下,然后拿起这小巧玲珑的精美皮鞋看看尺码规格,然后从杂物包里找到同规格的鞋跟,熟练地粘合钉钉,然后用挫刀磨平,修好后还在鞋上擦油打蜡,还关照“鞋跟不能太高,走路不要太快,当心崴脚”。女士看着修旧如新的鞋,穿在脚上又舒适,又美观,满意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