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农四师星夜排水的精神

作者:淮文宣发布时间:2018-12-13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谈起排水,现在的人只是说开动电站就可以了,就是再大的水,一天下来就显成效,方便得很。但如果说这样的排水任务放在1953年,也就是淮海农场建场才一年的那个时候,又是一个怎样的体验呢?

  翻开1953年12月1日第162期《生产战线报》第3版由军垦战士高雅飞采写的文章,上面就很清楚地记载了那个时候,农建四师的军垦将士那次难忘的排水经历,这个经历无论现在对曾经参与排水的老军垦战士来说,还是对没有经历甚至没有听说过的现代青年人来讲,都是一笔在我们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当时刊登的全文如下:

  说对十团二营头庄工作站围河,原来只有宽八公尺,深一点五公尺,底宽两公尺。为了引进甜水,便利吃用,防止火灾等,团营领导上决定,将它放宽为十公尺,深二公尺五,底宽两公尺五的较大河流,这工程交给全营的勇士们去完成。可是真不凑巧,老天不帮忙,近几日来连续下雨,下了三四天不住点。各处雨水都流到河里了,白茫茫的有七公寸深。要挖泥先把水戽掉才行。恰巧!各连的水车被三营全部借去。打坝戽吧,不行!戽上两天两夜也戽不完,不顶事;面临着实际困难,而急需施工。最后梁营长向直属营借来一部水车,安置在围河的东北角,已是十一月二十三日,太阳西斜傍晚了。营决定由四、六连各派八名坚强能干的勇士们,组织突击排水组,要求连夜把水排完,便于明日开工。

  这突出排水组由战士曹永富、郭万富、周兆祥、朱学仁、唐士州、干部杨永能、杨甫义具体负责。采取“记时制”方法,轮流换班,做到息人不息车。

  晚饭后,曹永富、郭万富、陈敢、周永祥赤道脚先打前锋,上了水车只是踏!“水机枪”“骨碌骨碌”的响起来了,抽出来的水头直穿,水花四溅,排水战斗就这样开始了。……

  斗大的月亮从东方出来了,他们紧张的踏着水车,左脚前进,右脚紧跟,他们说说笑笑,打着号子,有时不约而同高唱着:“……我们劳动的热情高万丈,我们战士的意志坚如钢,保持荣誉建设农场,为农业建设树立榜样。”多好听啊!车声,远处的拖拉机声伴和着,勇士们浑身是劲,“两个钟头到了,该咱们来了!”这是小鬼唐士州说的,曹永富等下来,他们来换替了。

  唐士州他们这一组人都穿上雨衣挡霜,他们还是那样乐观,勇士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加快强度来抵抗寒冷严霜向他们侵袭,没有一个同志从牙缝里露出一个“苦”字来,勇敢的车着!车着!三组下,四组上,轮流劳动着,“时钟短针指着二点、三点……五点,天亮了,水也车干了。”勇士们愉快地笑了,每个同志的雨衣上,却铺着一层霜,高喊着:“利用了,任务百分之百完成了!”

  开河大军来了,挥着劳动工具说:“记绩的时候,给排水组同志报功登红榜,大大的表扬表扬!”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