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路出行到开车旅游

作者:李东林发布时间:2018-12-19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改革开放40年来,居民的出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我家来说,上世纪80年代我骑的是自行车,90年代骑的是摩托车,如今每天开着小汽车上班。在车来车往的几十年间,有些记忆印象深刻,至今难以忘怀。

我今年56岁,是淮海农场的一名管理人员。1983年高中毕业,被分配在农场的一个小厂上班,单位离家不远,每天步行上下班。工作一年后,农场开办了职工学校,通过考试我有幸被录取。学校离家有近10公里的路程,每到周末我和另外一个同学一起跑着回家。天气晴朗还好,要是遇到下雨天就遭罪了,裤子湿透了不说,从膝盖往下双腿沾满了泥巴。

上世纪80年代,在农村有自行车的家庭很少,偶尔看到有辆自行车从身边轻盈地驶过时,心中总会充满了期待,想着什么时候我家也能有一辆自行车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经过再三思考,我拿出积攒了一年的积蓄130多元,又跟母亲要了70元钱,请当时在邮局工作的一个亲戚,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当崭新的车子骑到家门口时,左邻右舍都赶来观看,羡慕之情溢于言表。我还将自行车的大杠和三脚架上裹上塑料布,以免油漆被磨损。到了1989年我结婚时,又特地买了一辆新的凤凰牌自行车。结婚那天,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绑了一条红毛巾,把媳妇娶回了家。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条件改善,乡下开始流行骑摩托车,不用脚踩还走得飞快。1997年女儿到农场场部上学,为了方便接送,我和妻子商量,花了2000多元买了一辆金城摩托车。摩托车刚买回家的那一刻,感觉自己能拥有一辆摩托太了不起了,亲戚、邻居和单位里的人,都很羡慕我。闲暇时带着岳母和妻子上街赶集,到场部浴室洗澡,还带着岳母去盐城她女儿家玩过几次。大约过了七八年,我淘汰了第一辆摩托车,又买了一辆新摩托车。

2003至2008年间,我们依靠农场承包到户的惠民政策,农场职工种田致富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承包到户的5年间,农场职工纷纷富裕起来,于是有的开始买楼房,有的买车。看到别人开着小汽车快捷方便,我再一次萌生了换车的心思。于是我乘着冬闲暇时报名了驾照,2006年购回了一辆奇瑞牌小轿车,新车一开到家门口,亲戚朋友和同事纷纷提着鞭炮和礼炮前来祝贺,高兴之余还在酒店办了宴席。有了车走亲戚、旅游,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方便快捷前年,我家又换了一辆同样牌子的汽车,不过车的配置更高档了。

在我工作的30多年的时间里,我的代步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变,虽说买的是普通轿车,但是我已经很知足了。40年不寻常的场景和岁月,体验着感受着,心中不时充满着无限激动和喜悦

从以前的双腿出行到如今的抬脚上车,是改革开放40年来,百姓生活翻天覆地变化的见证与缩影。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