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像一粒种子在泥土中生根发芽;他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将根深深地扎根在黄海这片沃土;他用心血谱写了一曲曲奉献之歌。他已在农业技术推广这条道路上演绎了30年的精彩岁月。他就是苏垦农发黄海分公司农业技术员杨松。
担当、严谨、憨厚、朴素,这是杨松给人留下的印象;30年来,杨松一心扑在农技推广事业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杨松脚踩泥土,孜孜以求,深入农户家庭、田间地头搞科研,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构建“绿色、循环、低碳、健康”的发展理念,杨松以信念为笔,责任为墨,事业为纸,脚踩泥土进农家,无论是夏季的暴雨还是冬季的霜雪,杨松用脚步丈量了区域内的每一寸土地,基层农户是杨松的“栖息地”,田间地头是他的“办公室”;他每天清晨5点就下田,去田间查看农作物长势,在病虫害高发季节,杨松每天踏着露水下田、顶着烈日工作。他是个“不睡觉”的人,是一个没有节假日的农技员。被群众誉为黄海的“活地图”。他用心血与汗水书写了让领导和百姓满意的答卷:杨松始终把推广农技事业的根深深扎根在黄海这片养育他的热土上,他用双手在广阔的田野上播下了一粒粒丰收的种子,用心血书写了一曲曲奉献之歌。杨松这位年仅50岁的优秀共产党员、农艺师、黄海分公司农业中心技术员,30年来一直扎根在农垦基层一线,累计推广实用农业技术20余项,为黄海创经济效益360万元。他参加了10多个农技推广、新品种试验项目,在省、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2014—2016年度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贡献奖”。他多次荣获省、市、县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黄海分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杨松用忠诚和勤劳,在黄海大地上,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彩华章。
30年风雨坎坷路,30年创新不止步。30年来,杨松多次承担着原国家农业部、江苏省农林厅下达的各项科研任务,形成了良好的人格魅力。在项目研究中,杨松针对钵苗机插水稻存在育苗难,出苗率低和成本大等问题,通过2013-2018年6年的研究公关,研发了科学的育苗基质配方和暗化出苗技术,成功解决了水稻钵苗机插技术存在育苗难和栽插难两大技术难题,使钵苗出苗孔率由过去的7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8%,插秧机栽插效率由过去每台机每天插20亩提高到现在的每台机每天插50亩,水稻单产比毯苗机插每亩增产70公斤。杨松用真挚的感情、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员工的热情赞誉、也赢得了许多奖状和掌声。
美好蓝图,汗水织就!为解决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难题,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杨松认真开展科研攻关,他长期坚持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农业试验研究。根据黄海稻麦种植茬口矛盾突出和土壤质地粘重的特点,创新应用了钵苗机插技术、钵形毯状机插技术、水稻旱整水栽技术、小麦扩行降密和复式联合作业精量播种技术等10多项关键新技术,集成了适合本地区稻麦周年高产增效栽培技术体系。去年,黄海分公司种植的15.5万稻麦周年亩产超过1150公斤,实现利润达1.08亿多元。使黄海分公司稻麦生产连续实现5年增;使黄海分公司10.1万亩水稻基地被原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如今,黄海分公司成为江苏农垦唯一获批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也是江苏省一次性获批面积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单位。这些成绩都浓浓地浸透着杨松对农业无限热爱、无私奉献的一片赤诚之心……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