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农场知青出版回忆录《情系淮海》

作者:薛春曙发布时间:2019-04-01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最近淮海农场原下放知青自费出版了回忆录《情系淮海》,全书39.3万字、录用文稿108篇、老照片近400张,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尤其是一份完整的知青名册下了大功夫,由于年代久远,不少知青联系中断、很难查找,但是老知青们高度负责、千方百计、按分场、连队回忆统计。当无锡、苏州、徐州、连云港等地的知青名单初步汇总后,又组织反复核对、征求意见、改错补漏、修正审定。知青名单合计有6853人,弥补了农场档案资料的不足。这是《梦萦淮海》之后又一本淮海知青的故事。

 知青们从各个不同方面回忆再现了当年工作、生活、学习的史实,充满了浓浓的军垦情、战友情、知青情、同学情。翻开厚厚的文集50多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难忘岁月又展现在眼前。当年他们在老军垦们带领下“艰苦奋斗、克服困难、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为农场建设出力流汗、顽强拼搏的战斗场景跃然纸上,一段文章就是知青的一段经历,一张照片就是知青的一个故事。

当年知青们积极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满怀为国分忧,减轻城市负担,胸怀天下的豪情壮志,承受着三年自然灾害后续的不利因素影响和文革浩劫的巨大压力,在极左路线干扰下上演了悲壮的一幕。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的口号鼓舞下告别亲人、远离家乡来到黄海之滨、总渠两岸、八滩河畔,在淮海农场的土地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他们将辛勤的汗水滴灌在淮海这片热土上,将满腔的热情燃烧在那美好的岁月中。

 岁月如歌、往事悠悠,时代的风云与总是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知青们的回顾和怀念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精神的升华。这是一段蹉跎和苦难的生活,当年他们有理想、也有沮丧;有怨恨、也有感恩;有泪水、也有欢笑;虽然失去了宝贵的青春,也获得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在精神之苦胜于肉体之苦的环境中,为农场作出了可歌可泣的奉献。他们将江南的城市文明和文化带入农场,唱红歌、演样板戏,传播知识、教书育人,推广农业科技、辛勤耕耘。在逆境和曲析中,在不公平的磨难中,百析不桡、积极进取。他们栉风沐雨、拼搏奋斗“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战天斗地磨意志,几多欢乐几多苦”。战三夏、忙秋收、抗灾害、斗雨涝,兴修水利、修筑海堤、挖淤积肥、改良盐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改变农场面貌奉献青春!

回城后知青们又面临着重新安排人生和二次创业的考验,在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大潮中,面临着各种利益的再调整。矛盾和差距,竞争和挑战,压力和艰辛依然存在,然而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们都能坦然面对,使曲折的人生活得更精彩!

《情系淮海》的出版唱出了一首首记忆深处的歌“农场风雨入芸帙,倩作知青信史传”“莫道青春枉虚度,将期髦耋犹临风”这本文集的出版记忆难忘的上山下乡岁月,为军垦文化增色,展示知青风采,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让知青精神这朵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