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算倒闭到行业龙头――淮海米业的成长路

作者:王晨阳发布时间:2019-04-08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踏进淮海米业的大门,一眼便能望见那崭新的办公楼,呈矩形排列的一栋栋库房,以及正在加工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工人们脸上无不洋溢着自信从容的微笑。但是谁能想到这样的企业曾面临清算倒闭的惨淡景象。

2001年,当时的淮海米业还叫做淮海农场农产品加工厂,经营亏损严重,不得已股改成为射阳县淮海米业有限公司,由深圳人谢仁添担任董事长及法人代表,控股70%,淮海农场持股30%,但令人惋惜的是,此次改革并没有带来生机,公司管理架构全无,经营无组织状态,员工人心涣散。2002年,再没有办法支撑的射阳县淮海米业有限公司被要求整改清算,农场党委派遣时任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石油机械厂厂长的姜国平作为清算的负责人,谁也没想到此次清算开启了淮海米业堪称传奇的成长之路。

清算过程中,公司员工发现姜国平善于倾听,能够明辨是非,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极强的责任心,希望姜国平能留下组织工作,渴望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农场领导再三考虑决定让姜国平试试,但是当时姜国平在机关身处要职,前途无量,让他到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从头再来,对姜国平个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农场领导叫来姜国平准备做做思想工作,不料姜国平得知这个消息后,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下来,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姜国平对组织绝对的忠诚,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放弃了舒适的机关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工资待遇,上演“火线救援”。

来到淮海米业后,姜国平立即展开工作,先是广泛征求意见,对员工专业素质进行培训;对重要岗位进行竞争上岗机制,选拔优秀的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销售上进行创新,推广“渠星大米”品牌,实施大米销售区域负责制和经销制;在管理上推行岗位绩效考核和部门负责制,前移安全生产、质量管理“一票否决”制度。

姜国平的到来,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在他的改革下,企业风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员工从原来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变成了每天努力工作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员工们拧成了一股绳,企业发展终于有了起色。为了打开大米销路,姜国平亲自赶赴上海开拓市场,企业发展之初,资金困难,姜国平为了省一晚的住宿费,凌晨三四点便出发去上海,晚上深夜才到家,饿了就吃自带的干粮,“瞌睡虫”上来了就在路边的水沟里洗把脸继续开车,为了打动一个客户,往往要跑上三四趟才能拿下。

付出终于迎来了回报,大米销售业绩年年有突破,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增长,职工收入同步提高,2012年,淮海米业营业收入1.98亿元,增长27.8%,实现利润640万元,增长35%;职工平均收入3.9万元,增长25%。大米销售、经营收入相当于刚刚接手时公司前20年的总和,注册资金1000万元,发展成为江苏省农垦米业集团淮海有限公司。

十六个年头,弹指一挥间,在姜国平的带领下,淮海米业员工充分发扬农垦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将一个面临倒闭的企业发展成现如今的行业龙头,中间的辛苦与付出的汗水数之不尽,有过喜悦,有过伤痛,有过迷茫,有过成功,有过失败,但是淮海米业从未放弃,姜国平始终践行着共产党员“三严三实”的准则,始终保持对党组织的忠诚,始终发挥共产党员的带头作用。

初到淮海米业的豪言壮语犹在耳间,现如今淮海米业的繁荣就在眼前,姜国平带领的淮海米业依旧大步向前,正所谓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淮海米业这段传奇的篇章仍在继续书写。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