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知青陈列室中,有一只破旧斑驳的“国营淮海农场 一九七八年度先进生产者 奖”字样的洗脸盆格外引人注目,从这只脸盆中反映出来自四面八方的广大知青朋友们,他们在农场特定年代战天斗地、奉献青春的见证,记载的是那段弥足珍贵的难忘岁月。而让大家所不知的是,在陈列馆的仓库中,也收藏着一只与展出洗脸盆一模一样的洗脸盆,所不同的是这只脸盆是一尘不染,崭新地存在着,从主人用泡沫和报纸层层包裹着的外观来看,就可得出捐献人的珍爱程度。
据了解,这只洗脸盆的主人是无锡知青朱正才1978年在国营淮海农场红旗分场十四连试验班当班长时,在年终通过层层评选,最张获得先进生产者所得来的荣誉。据悉,朱正才在淮海农场兵团期间,就得到过3只同样的洗脸盆,其他2只在使用过程中,一直用旧了破了才扔掉。而这只脸盆因为还没有使用时,1979年3月就回城了。想起从学校毕业就来到了淮海农场,并在这片土地上战天斗地的10年岁月,把最好的青春岁月都留在了淮海农场,现在回城了也没有什么有值得纪念意义的东西,所以这只没有用过的洗脸盆就被夫妻俩给珍藏了起来。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这只脸盆我们夫妇是格外珍惜,是与我们结婚时的另一只洗脸盆一起珍藏着,总是包裹得好好的,放在不大用的衣橱里。”其妻子盛龙英与我在微信中聊着天说,“回城四十年了,大小盆子用了二三十个,我们自己都舍不得用,好像用了就可惜了。每次搬家都小心轻放,就怕万一碰在哪里,留下永远的遗憾。”
从聊天的字里行间,就感受到盛龙英把脸盆当国宝似的珍爱着,同时也看得出她对这只脸盆所珍爱的程度。那么这么珍藏的洗脸盆怎么跑到了农场陈列馆中来的呢?笔者不免要一探究竟。
原来在筹建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二期工程知青馆时,农场宣传部门向广大知青征集有纪念价值物品的信息后,朱正才夫妇得知并商量后,我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付出了汗水,立过功,得过奖,而这只洗脸盆就是最好的见证。如果把印有农场和年代标志的洗脸盆放在陈列馆知青馆中,可以见证我们这一代知青在第二故乡所作的贡献。虽然有点依依不舍,但历史的厚重感还是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捐献了出来。
于是他俩在2017年10月2日国庆期间,10多个知青特地来到了淮海农场红旗分场十四连故地重游时,特地把这只包裹得好好的脸盆也带了过来,并托人捐给了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陈列馆。
没曾想陈列馆二期工程进入布展阶段时,布展公司认为这只脸盆虽然保管较好,但总感觉没有旧盆有历史厚重感,所以就把旧脸盆展示了出来,而这只崭新的洗脸盆,却一直珍藏在陈列馆的仓库中。图为陈列馆中的旧脸盆和朱正才珍藏的新脸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