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开始,原二师十团二营等单位的21名无锡知青,怀着对第二故乡淮海农场浓浓的亲情,踏上淮海农场这片热土,追忆上山下乡10年时间在这里发生的青春时光和激情澎湃的岁月,找寻那些结下深厚友谊的老军垦、老职工,通过故土重游的形式,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和变化,重新点燃心中那美好而又珍贵的回忆。
昨天下午我们在淮海农场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中看到,这批无锡知青在农场老同志的陪同下,到当年的曾经劳动和生活过的农业连队进行探访时,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是那样的熟悉,勾勒起了知青拉对酸甜苦辣的青春岁月的回忆,把那个年代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故事串成了一个个青春脚步而难以忘怀。
在参观完曾经战斗生活过的故居之后,他们又踏时了农建四师陈列馆中参观,当他们看到曾经的农场生产生活的物件画面再一次展现在眼前时,仿佛把他们带回到那激情难忘的岁月。特别是他们看到第二展馆中新开辟的知青馆时,让他们兴奋不已。馆内那一个个用过的藤条箱、洗脸盆、弓尺,一张张熟悉的笑脸、生产场景和劳动照片,让他们又回到了在农场战斗的10年岁月中。
“你们看,这个就是我们的老首长,看我们当年是多么地年轻啊!”
“快来瞧,这照片上有我和二营的其他几个知青哩,没想到农场把知青馆弄得这么好!”
知青们在知青馆中左看看,右望望,这里的一切是多么的熟悉,一切又是那么的遥远。
“我们知青把人生中10年最好的时光留在了淮海,如今这里是我们最好的记忆了。”
回想起当年上山下乡时,个个都是十七八岁才毕业的学生,个个正处在长身体的少年时代,然而他们却在上山下乡的滚滚洪流中告别城市、告别了父母,来到了农场并分配到各个农业连队,使他们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担起了生存、生活磨难的重担,也让他们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淮海这片土地上,艰苦的劳动培养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军垦传统文化的滋润又让他们的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这些都成了他们日后回城不可多得的财富。回城后不久,许多知青同志凭着勤奋的责任担当和在淮海积攒下的智慧,成为了城市各行各业建设的骨干,许多知青朋友还得到了重用,跨到了领导的岗位。
如今,知青们一个个都退了休,享受着退休后带来的闲暇时光,但是,他们忘不了在农场激情燃烧的岁月,多年来总是魂牵梦萦地想回农场看看,如今再一次回到了农场,看到了部分熟悉的邻居、老军工,望到了农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人们愉悦的生产生活,怎么不能让他们看到淮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感慨万千,怎不能为淮海之行圆了自己的农场梦而开心不已。有的知青特地留宿在老职工的家中叙长话短,有的知青特地到老领导、老邻居的家中吃上一口农家饭,更多的知青们用与农场职工合影的形式,手机、相机那满满当当故土的照片就是最好的相思之情。图为二营的知青们在陈列馆知青馆中参观时的珍贵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