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分公司第三生产区12连场头,个子不高的徐晖正忙着检测麦子的水分,嘱咐工人将小麦该进仓的进仓,能打囤的打囤,及时腾场,各个品种绝不能搞混了。小麦色的肤色、略带沙哑的声音,安排工作时简要、利落,小徐浑身上下透露着忙而不乱的从容。自2015年从扬大研究生毕业后,徐晖就应聘到苏垦农发�港分公司担任技术员,几年来,在农场这片土地上工作、学习、生活,他被“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农垦精神感染着、浸润着,为自己贴上了“农垦人”的标签。
2015年夏天,徐晖应聘来到�港分公司第八生产区,第八生产区距离场部最远,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先后有3名引进的大学生无法适应农业生产生活而离开了,而小徐在这里一干就是3年多。在工作上,怎样将学校里的书本知识与实际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学以致用,小徐的经验便是不耻下问。他丢掉研究生的身份,从不因自己的学历而自傲,努力地扎根土壤、静静地汲取知识,锻炼独挡一面的能力,虚心地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学习在田作物肥水运筹的经验,即便是临时工,他也耐心地向他们讨教场头管理的好做法,力争使自己成为多面手。
去年,小徐来到了第三生产区,换了一个工作环境,重新熟悉田块分布、土壤地力、作业机组等,很多工作都需要重头抓起。春季踏田检查苗情,制定生产措施,夏季筹划好育秧、收割、栽插,勤跑、勤看、勤记,是他工作上的法宝。秧苗培育是三夏生产中一个关键环节,徐晖将生产区30多个秧池分布图画好,根据小麦收割、水稻栽插时间的不同合理安排落谷时间。每天收割、晒场、平地工作再忙,他都要将30多个秧池一个不落地跑上两遍,将上水、打药、排水措施落实到位。
在管好三夏生产工作同时,徐晖丝毫不放松农产品质量管理控制系统录入工作,白天及时收集好质控系统要求的各个农业生产环节的数据,利用晚上的时间仔细录入,正常都要花上1-2个小时,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规范性。
在�港,象徐晖这样的新一代农垦人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主力军,他们传承着“奋勇争先 永不满足”的�农精神,辛勤努力、踏实工作,为公司的前进、发展而奋力拼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