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百岁老人邱维珍平凡经历彰显品质生活

作者:陆军发布时间:2019-06-24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在江苏省射阳县淮海农场社区城东居委会,有位192054日出生的邱维珍老人,已经度过了百岁生日,不但每天正常散步、操持家务,还能一时半会打上半天的麻将,听了已经让人啧啧称奇了。前几日,我们随射阳县老龄委的同志一起前去祝寿慰问交谈时,老人思维敏捷的谈吐令人印象深刻,随着采访的深入,没想到邱维珍老人的百年人生其实也很简单,但这普通和平常的生活,却也道出了老人寻常的长寿秘诀。

“金屋银屋”莫如自己的“草窝”

老人一生共育有8个子女,其中有2个不幸夭折,老伴也在79岁那年故去。目前邱维珍一家是四代同堂,最小的重孙已经25岁了。老人和二儿子朱荣美夫妇生活在一起已经有近20年了。

俗话说:家有一老,赛过一宝。在老人80岁那年,子女看到母亲一个人生活在大女儿家生活,全想着要照顾老人。后经过协商,每家有了照顾2个月期限的尽孝机会。邱维珍大儿子居住在洪泽湖、三儿和四儿分别居住在射阳县城和盐城市区,其余均居住在农场。而过惯了邻居串门交谈和种菜自有自便生活的邱维珍,好不容易在三儿四儿家的楼房中熬过了4个月的难熬时光,说什么也不肯过这种远离故土的“牢笼”生活了。

“我住的二儿子家的这个平房,虽然只有三间房子和一个厨房,家中的摆设也很很简单,但我住在这里就是很舒服。”邱维珍老人告诉我说,“家前屋后种点蔬菜自有自便,我也能经常运动运动,更主要的是屋后的好姐妹有很多,大家平时在一起散散步,聊聊天,这种生活和氛围是城里所没有的。”

我们注意到,朱荣美夫妇在5年前就农场渠星路上就购置了一套2居室的楼房,只是为了照顾老妈,他们一直没有上楼居住。虽然现在他们居住的房屋较破旧,但门前种植的是稻麦林地,空气环境氛围却是很好。

“老小班”是老人最美好记忆

邱维珍祖籍是江苏东台人,1958年与近400名东台人一样,整家移民来到淮海农场务农,那年邱维珍才40岁。来农场后虽然工作很辛苦,邱维珍给人的印象是工作极其认真肯干,无论做什么她都一幅热心肠,而且做事从不服输,与人交往时人也很随和。

说起曾经的工作,老人是兴趣盎然。我们从与老人的交谈中得知,邱维珍到农场几年后,辗转来到了四分场三十一大队工作,当时连队要定工的女青年特别多,为此连队特地组建了一个班,并由连队年龄最大的邱维珍来当班长。为此,他们这个班也称之为“老小班”“小鬼班”,由于邱维珍不识字,还让一个无锡知青陆小莲做副班工,专门协助她记工分用。

你可不要小瞧了这个老小班,连队几个排,10多个班,就数他们这个班的战斗力最强。每次无论是做什么事,邱维珍总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硬是把那些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一个个打造成了生产能手,让连队的连长和指导员对她是刮目相看。为了争得头一名,她们采取弱鸟先飞的策略,经常半夜两点钟就去秧田起秧,互助精神、集体意识氛围特别浓厚。那些栽秧、挖沟、挑泥、锄草等重体力活也从不落后,获得了分场无数的口头表彰、奖状和流动红旗。

“我家中的孩子多是散养的,但工作万万不能落下。”老人开心地回忆着,“那些姑娘只有出嫁了才离开‘老小班’,我也是到了61岁退休后才离开单位。”

“母亲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把我们七八个小孩带大很不简单,受母亲的影响,我们几个子女个个养成了勤劳节约的习惯。”朱荣美在一旁说。

顺其自然让她幸福地生活

“老人喜欢做什么,我们就让她做什么,样样事情顺着她。”采访时,朱荣美的妻子对我说,“前天我们两人在林地打菜籽时,老人还用草锅为我们烧了一锅的热水呢?叫她不要做,而母亲总是说闲不下来,要为我们做些什么。”

采访时,老人还特地搬来一只板凳,抓来一把韭菜坐在上边择去韭菜的老叶黄叶。

交谈中,我们得知老人的伙食也是极其简单,简单得让人也她的长寿联系不到一起。早餐是一碗粥、一个鸡蛋,外加一些自家腌的咸菜;中午时也就是一小碗饭,大多数菜是自家田里长的,到街上买的肉鱼虾等荤菜也很少,但老人吃得是有滋有味;晚饭经常陪着二儿子喝上一小半杯红酒,就着中午剩下的菜肴。

“我妈只是在81岁那年得过胆结石住院开过一次刀,其他时间从来没见过她吃过药打过针。”朱荣美说。

“帮我开刀的是单海和王军两位医师哩!”老人在一旁插嘴着。

“没想到我奶奶那么早就开始打麻将了,退休后时间宽裕了,他们常常几个人聚在一起来上半天,现在岁数大了,动作也慢了,陪她打麻将的人少了,但我奶奶就经常坐在一旁向后瘾(土话:看别人打麻将意),奶奶说她这样的生活才过得充实。”说话间,前来看望奶奶并在农场开饭店的孙子朱风祥说道。

逢年过节这间在农场难寻的老小屋也是家中最热闹的地方,家中的儿女孙辈都要来到这里看望慰问老人,这时也是老人最开心的时刻。老人的二媳妇说,“今年百岁生日那天,兴致极好的母亲穿着寿衣,对每一个来桌上敬酒的亲朋好友一一举杯感谢哩!”

“我们农场目前有两个百岁老人,她是另外一个老人还大上两天。”陪同县老龄委一起来看望慰问百岁老人的农场老龄办主任崔慧慧说。

“这也是我们县内看到印象最深,精神面貌最好的百岁老人了。”代表县老龄委来慰问的县卫健委主任宋艮高感慨地说,“老人的健康长寿离不开社会的环境,更离不开家人的悉心照顾。”

“我是托共产党的福,托大家的福,托儿女的福。”老人边接过红包和福寿牌匾时,爽朗地笑着说。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