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建四师战士的“弹簧”理论

作者:淮文宣发布时间:2021-05-27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淮海农场的前身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2师,在1952年响应军委主席毛泽东的号召,而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创建的,他们利用三年的时间,将“一望无人家,咸水难靠牙”的茫茫草滩和荒碱地上,风餐露宿,屯垦戍边。人解征衣马角鞍,一把大锹一杆枪,并以“没有房子自己盖,没有道路自己开,没有淡水开渠引,没有菜吃自己栽”的创业精神和高超的执行力,兴修水利,开荒生产,建工厂、办学校、开商店、搞运输,揭开了江苏大规模开发国有土地资源的序幕。

当年接受毛泽东主席“农业建设 生产待命”命令的农建四师副师长李桂莲在时隔40多年后回访淮海农场时说:“要把淮海农场办得更好,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坚持党的领导,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发扬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农场和周边群众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团结的力量。”

 农建四师创业初期,战士们有句名言“困难强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齐心合力干,什么都不怕。”大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

为了更好地说明农建四师广大官兵高超的执行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笔者截取了发生在农建四师三年创业时期的三则小故事,还原当时的场景,并以此文来缅怀的这支英雄部队的广大官兵。

十二人抬桥

1952926日下午,十二团五连同志,忽然接到营部命令,要三排到二垛架桥运麦种。

这时大家刚从工地上收工回来,正忙着擦洗工具,听到营部下达的命令后,同志们也顾不及洗澡,就放下大锹,拿起扁担绳子,往二垛走去,个个嘴里唱着歌子,情绪都很高

到了二垛,一看麦种的包子,每包都有200多斤,如果个人抬一包,从这四木头架的桥上走过,木头肯定承受不了的,况且人也不容易走。一旦桥塌了再把麦种掉下水去,必定有很大损失

五连的同志四处望了望,虽然河里有几艘破旧的帆船,若要从这船上装过来,这船也吃不住,船家也不愿意装。连队100多人有力使不上,只能干瞪眼,束手无策。

望着太阳西斜,晚风很凉,大家更是着急。这时共产党员又是卫生员的嵇家昌同志想起了红军时代的“十人桥故事”,有了主意的,于是就随即脱下军装跳下河去试探,河水深到胸部,还能使得上劲

同志们看出了嵇家昌的意图,在他脱衣的同时,作为团员二班副罗新陶也跟着跳下水去。在这位同志的影响下,接着战士沈锡明、理发员李连飞、三排副戴云邦等12同志连续跳下水。

大家用力就把这个木桥抬住,其他同志又在四支木料上,铺起四块铺板。这12同志一面抬着木桥,一面大声地喊:“在人民解放军面前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同志们大胆过桥我们是千斤的柱子,支撑着你们”这12同志十分勇敢,忘记了身上的寒冷,战胜了刺骨的凉风冷水,终于使大家安全地把12000斤麦种,全部运到了分场,保证了麦种及时下田。

雪中战斗

1952127日一早,吼了一夜的北风还在发威的狂叫着,从地面到树梢都盖上了白衣,鹅毛大的雪花在空中飞舞。

五班的同志本来打算吃过早饭上工地,看到这种天气,现在不能实现了,大家在工棚里诅咒着鬼天。

雪越下越大,同志们越等越急,实在憋得慌,青年团员黄汉城同志再也熬不住了:“我们是堂堂人民解放军,战胜了任何困难,难道在风雪面前低头吗?!”

话还没有说完,顾学山马上抢上说:“我们昨天讨论会大家都表示了态度,坚决与风雪作斗争,现在就要各人的实际行动。

这句话得到大家一致同意,班长朱才歧急忙到连部去请示。

“现在雪下得很大路上一个行人都没得,你们不要急,等雪停了再去。”连长杨玉球同志满面笑容的答复着。

“下雪与下雨不同,下雪衣服不会湿,地上不滑,正好可以挖土;如果天一好,雪就要溶化,地面上都变成稀烂泥,那时就更难搞了。”连长考虑着五班长的话,觉得有道理,批准他们班去试试看,不好搞就回来。

五班的同志们扛着锹,挑着筐,顶着大雪奔向工地。天气多么冷啊,透出口罩的热气马上就变成了一层冰膜,河里的水都结成了冻,地面上泥土冻得挺硬,锹插下去泥土直崩,却没有挖动什么土,这冻土是难挖。

于是五班的同志在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最后决定在河底中心抽条沟,用三把大锹齐心协力在小沟两旁,把冰冻硬土一块一块地撬起来,然后逐步扩大战果,深入下层。

风越刮越狂,雪越下越紧,同志们已经成了“白人”,雪花飘进了颈项变成了水,引进衬衣与汗水汇成一片。可是大家越干越起劲,战士陈楚清、王应高同志高声的喊着:“学习志愿军雪地作战的顽强精神,战胜寒冷,坚持到底。”

战士们一提到志愿军,一想到毛主席,仿佛是看到幸福的将来,一切的艰苦都变成了渺小的东西。手冻麻了哈口气擦几擦,脚冻疼了原地跳几跳,战士们就这样战胜了寒冷。

一天雪中的激战,五班提前完成90方土的任务,创造了全营的新记录,受到了营首长的表扬和大家同志的称赞。

战冰河

1952127日晚,在第二战役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刻,为完成各自的战役任务,各单位按照序时进度,向各自的目标冲刺着。

“……现在围河的水有一公尺深,而且结上了四寸厚的冰,但为了我们十团八连建屋工程的进行,必须把这个积水排清,才能把河底的土取上来垫屋基……”排水组18同志继续的静听着。指导员丁保邦同志环视了一下,接着又说:“情况就是这样,任务是艰巨的,时间很紧迫,两天时间内,必须完成这个任务。只准胜利,不准失败。”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十团四排排长长刘子金同志带领着排水组同志向目的地出发了。

西北风紧紧地刮在脸上,像针刺一样,土地上什么都结了冻,围河的河面上可以走人。怎样排水呢要排水挖泥,必须把上面结的冰搬走。河是这样长,冰又是这样的,水是这样的冷。面对困难,排水组的同志没有一个畏缩低头,因为大家知道:“今日的艰苦,就是明天的幸福。为了明天的幸福,就要战胜今日的困难。”

人与冰的搏斗开始了。铁锤先敲开了一个洞,扁担、粗竹子下去撬,整个冰马上分成冰块。班副费敏四同志把单裤一卷,首先跳入冰河,在齐腰深的水中,他咬紧牙齿把冰块一块块往岸上。刘排长也下去了,他走到水最深的地方去运冰块,把腿刺破了,鲜红的血流在水中,他突然一滑,齐胸的水涌进了他口边,使他吃了一口水,可是他毫不在乎的工作着。

大家被他俩动了,相继跳下水,这时水中、岸上相接搬运,运冰的速度不断提高。为提升大家的士气,大家边劳动,边是愉快地唱起了歌声,冰块摔在地面上的撞击声和同志们的歌声,在工地上响成了一片,见证着这火热的场面

冰凉的河水冷透不了战士火热的心。一条240公尺长9公尺宽的围河的冰终于在下午1被清除了。上岸后,大家的湿军裤被风一吹都发硬了,但他们望着浑浊的河水和岸边堆积的冰山,大家脸上露出了微笑。

下午三部排水水车在战士们齐心协力的踩动下哗哗地响了起来,水从河中像三条白龙似的奔向草原。但由于水面大,下午仅戽去三分之一的水。晚饭后,必须继续戽,否则到了明天水会渗回来,晚上再结冻,今天一天的辛苦又白干了。

为了建屋早一天完成,使全营的同志在草棚里少受一天冻,一定连夜揪光河中的水。于是水车又哗哗起了歌来夜里零下的温度冻得脸发疼,身上的汗都透出了单衣,草绿色的棉军装盖满了霜,大家的眉毛都变成白色了。可是同志们情绪依然高涨,那些大家一齐鼓劲唱的歌声水车声连成一片,形成了向大自然作战的交响。他们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寒冷,一个信念,就是坚决完成任务。

第三天上午6点钟,河中的水全部戽了。全连同志吃完早饭后马不停蹄又开始从河底挑屋基上的土了。

丁指导员慰问排水组同志说:“同志们辛苦了!给你们的两天任务你们一天一夜就完成了,也使我们建屋工程提早了一天完成。

大家一致回答说:“不提早完成那对得起师首长对我们关怀呢。今后我们还要以更大的成绩来回师首长对我们的慰问。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