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支业余女子广场舞蹈队活跃在城西篮球广场、体育广场。无论早上或是晚上,路过广场的人看过都竖起拇指称赞说:这支舞蹈队跳的广场舞就是好,给职工群众带来了欢乐。缪士美就是培植“舞文化”的带头人,她把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
缪士美,今年67岁,淮海农场的一名退休女工。十几年,农场党委为了活跃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决定举办“广场舞”活动并进行比赛,各单位积极行动组建起队伍来,社区领导通过平时的观察和走访钦点了缪士美,并邀请她组建一支社区业余广场舞蹈队。当时在淮海农场,跳舞这一活动已停滞了好多年,导致人的思想也较保守。特别是她们这些刚退休的女工,有些人还认为,跳舞就是进入“娱乐圈”,会引来非议,影响不好。因此,要一下子组建起由众多妇女组成的业余广场舞蹈队,让她们走出家门,在大庭广众下“搔首弄姿”,一时还比较难。但缪士美以活跃农场职工群众文化生活为己任,力排不利因素,发挥“大姐大”的作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在她的带动下,她身边的姐妹首先加入到队伍中来,起到了引领作用,很快社区业余广场舞蹈队组建起来了,而且人数达到30多人。
于是,缪士美积极争取社区领导的同意,邀请县广场舞协会的教练到农场来,教授广场舞。当时正值夏日,天气炎热,但缪士美和她的10名学舞的姐妹们全然不顾,全神贯注地学习广场舞,直至掌握每一个动作和要领为止,然后她们再一组组的传教下去,缪士美带的社区业余广场舞蹈队在当年农场举办的广场舞比赛中,名列前茅。她们几个人也自然成为了全场最先学会了广场舞的“半边天”,被人们誉为“淮海广场舞教练”。
从此,体育广场和城西篮球广场场地成为了早晚职工学跳广场舞的活动点。缪士美和她的姐妹们把每天早上6:00晚上6:30点定为学跳广场舞活动时间,要求跳舞的姐妹准时集中在此跳广场舞,并坚持下去,扩大影响面,让更多的人来学跳广场舞,以此作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载体。好多人开始是来看热闹的,后来情不自禁地卷入了“舞池”。由于她教得细致,渐渐地,学跳舞的人越来越多了,人数从过去几十人上升到了200多人,当中有青年、有中年,还有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除了农场职工,周边乡镇的姐妹们也纷纷加入行列中。
为了当好舞教练,缪士美购买来舞碟片,或者在电脑中认真地学新舞,然后教给大家,并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创新出不同的辅导方法。在学舞的过程中,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出现了畏难情绪,想打退堂鼓,缪士美就鼓励她们,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指导,轻声细语告诉她们手应该往哪边摆,腿应该抬到哪个位置,反复推敲动作,一招一式地分解要领,直至她们学会了新舞。为了使跳舞的人“百跳不厌”,她不断学习,不断传授,不断推陈出新。现她们广场舞蹈队的拿手节目有《走进新时代》、《好日子》、《中国大舞台》等十几个舞种。
“舞文化”的兴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坚持学跳舞的人,不但尝到了乐趣,还锻炼了身体,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不少上了年纪的老阿姨说,通过坚持学跳舞,身体得到了运动,活络了筋骨,觉得精神好爽,走起路来脚步好轻松,上楼层也不气喘吁吁了。有糖尿病的和有高血压的人说,通过学跳舞,血糖明显减低,降压片从一天两粒减到两天一粒;还有不少姑娘通过跳舞,起到了减肥作用,身材变得苗条和丰满了。不仅如此,“舞文化”还赶走了过去的不良生活习惯,邻里关系变得更和睦,凝聚了精神力量。缪士美的老公说:“跳舞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还能陶冶情操”。
近年来,农场“舞文化”活动的气氛越来越浓,随着一年一度的广场舞比赛又要拉开帷幕,每天晚上缪士美亲自当指挥,从编队形、换花样,往往为了纠正一个动作和姿态,她要重复教上几十遍。 她传播广场舞文化、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农场广大干部职工广泛认同。对缪士美而言,目前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更大范围内传播这种广场舞文化,让更多的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