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亲讲故事感受艰苦卓绝的岁月

作者:张跃兵发布时间:2021-08-27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父亲张国裕,1927年出生于革命老区涟水县小李集,家境相对较好。父亲是三代单传,从小受到家里的宠爱。为了供父亲读书,家里卖掉了6亩良田。父亲童年时代在附近周桥私塾读书,目睹了伪师长吴独膀子为首的伪军偷袭解放区犯下的暴行,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抗日救国的种子。青少年时代,他白天在学校读书,晚上回来参加地方民兵、联防队活动。1945年春,参加了袭击朱兴庄伪炮楼的战斗。同年被选送到涟东徐集干校学习。

涟东徐集干校是苏北根据地一所培养革命后备力量的学校。以学习文化、接受革命教育为主,同时参加站岗、放哨、贴传单、宣传发动群众等工作。

 19459月,随着共产党办的涟东中学迁入涟城,父亲又到涟东中学读书。194512月,在涟东中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组织,介绍人为车云和谢士俭,他们分别为学校辅导员和班级辅导员。车云的父亲为苏北解放区知名文化人士车载。父亲说在学校见到过他一次,留着齐胸的大胡子。入党后,父亲积极参加组织活动,先后被选为党小组长、支部组织委员、支部副书记。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了涟水保卫战救护解放军伤员的工作。帮助解放军伤员换药、喂饭、料理生活、陪着聊天、写家信。父亲还负责被救治伤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当时解放区的生活比较艰苦,为了给伤员们增加营养,父亲想方设法到老乡家收购黄豆,自己动手磨豆子,吊豆浆,做豆腐。

涟水保卫战打的异常惨烈,敌七十四师为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之一,师长张灵甫凶悍狡猾,凭借着清一式的美式机械化装备,频繁地向涟水城发起进攻。我军6师师长王必成,号称王老虎,在城西前线亲自组织敢死队。敢死队呐喊着,端着卷刃的刺刀,一次又一次地把攻上来的敌人压下去。父亲说战场上的子弹密集的像西北风在呼啸,炮火连天,一束束火球不断地射向天空,敌我伤亡都很惨重,连涟水南门的废黄河都被鲜血染成了红色。十纵纵队司令员谢祥军不幸被炮火击中壮烈牺牲。说到这里,父亲哽咽了,眼里噙着泪花。涟水第二次保卫战,终因敌强我弱,解放军守城部队在当天下午先后撤离。还乡团趁机活动,涟水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为了保护进步学生,组织决定涟东中学暂时解散,没有暴露身份的学生党员回乡就地隐蔽。父亲身负学校党支部的重托,怀揣着多层油布裹着的支部档案,连夜赶往离城二十多里地的小李集家。半路上,一群人朝着父亲的方向奔来,父亲立即用手扒开泥土,把档案藏在树下,并机智地隐蔽起来,心里默默的想着:即使我牺牲了,档案也不能落到敌人手中。好在没有被发现,那群人走远后,父亲取出档案就往家赶。到家后迅速把档案藏在瓦罐里,埋在了家后。这才在爷爷、奶奶的催促下吃了饭,踏实地睡觉。期间敌人几次进庄袭扰,父亲都在家人的掩护下安全脱险。次年的清明,父亲接到了组织通知:带着档案秘密返校。爷爷装着拾粪的,默默地在父亲身后送了五里地,直到安全地带。档案完璧归赵,父亲受到了组织的表扬。

19477月份,父亲在组织安排下,到涟东县粮库、税所工作,当时涟东县部分集镇仍处在敌我拉锯的状态。一次父亲在大东镇征粮收税,突然遭遇二百多名还乡团,负责警戒任务的黄中队长立即掩护父亲们撤离。在撤离过程中,中队长腿部中弹受伤,他坚持让别人先撤,自己趴在地上顽强地阻击敌人。后被还乡团抓去,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当年过冬,又被敌人押到大东镇上砍头示众。当天被杀害的还有两名地下党员,其中一名是现临海农场老职工顾祝英的父亲,她也是我母亲的堂妹。

19481月,父亲来到涟东县总队教导队受训,成为光荣的一名学员。县总队在敌占区坚持斗争,没有固定的驻地和生活保障,危险随时存在。一次驻扎在涟水城里的国民党军队得到情报,用一个团的兵力向父亲们的驻地疯狂扑来,企图消灭这支共产党地方武装。县总队获悉后,立即掩护乡亲们向废黄河东岸转移。父亲走在转移人群的后面,到河边时,眼看敌人就要追上来了,父亲顾不得不会游泳,一头扑进河里,向河东扑去。在扑腾中甩掉了棉衣和被包,幸好被接应的民兵及时发现,营救上岸。敌人返城后,父亲甩掉的棉衣和被包被地方民兵打捞上来,被包里裹着父亲的笔记本,他们根据笔记上的线索送还了物品。

19486月,父亲调到涟东区队任司务长。经过多次整编后,由淮涟团到五分区独立团,再到华东警备九旅。195010月,华东警备九旅调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2师,父亲任师司令部作战参谋,曾和时任102师政委冯国柱在一个党小组。19524月,102师奉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命令,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同年12月被命名为“江苏省淮海农场”,建场后父亲即被选送到华东农业干校学习。时为莱芜县农业局局长张得衡和父亲在一个学习小组,分别为行政组长和党小组长。还有房得敏、山东农建二师的杨克强、刘玉贵、盖惠密等老同学,他们与父亲相处的很好,经常带些家乡土特产与父亲分享。父亲经常拿起他们赠送的照片念叨,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还健在,安好。回场后,父亲一直在淮海农场的大地上辛勤耕耘,多次立功受奖。如今离休在家安享晚年。

每每回顾父亲的革命足迹,就像是上了一堂堂生动的党课,一次次受到教育和鞭策。在喜庆建党100周年,喜迎建场70周年的今天,更具有教育意义。

我们要像父辈们那样,抱定共产主义理想不放松,不忘初心,永续红色精神,再创美好未来。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