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曹农场建新居委会教师新村,有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场职工,她叫袁彩琴,大家都喜欢叫她“袁闺女”,为什么要叫这个呢,还得从她这些年的事说起。
201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导致她的公公瘫痪在床,耳朵、眼睛不好,听不清看不明,生活不能自理,吃饭要人喂,走路要人搀,大小便要人帮,生活极其艰难。婆婆也年事已高,无法料理家务,特别是遇上大旱天的话,家里还要面临长期没有水的困境。而她的丈夫在种业公司上班,每天工作都很忙碌,抽不出时间来照顾父亲。看到丈夫为此发愁,她毅然辞去了工作,独自挑起了照顾老人、赡养老人的义务。
此后她就与二位老人一起生活,为方便照应,同住一间房。老人习惯早起,她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为公公洗漱、喂饭,护理、复健,然后还总是用轮椅把老人推到到外面晒晒太阳、吹吹风,带着老人锻炼。因老人行动不便,还专门学习了理发,定期为老人剃头;为给老人补充营养,专门学习食谱,每天换着花样,让老人能吃得开心、吃得健康。老人虽然不能说话,但身上干干净净,身心愉快,脸上每日都挂着笑容。在她心中,丈夫的爹娘就是自己的爸妈,伺候照顾好公婆是自己的责任。为此婆婆经常说:“能享受到儿媳如此精细的照料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哪!”
袁彩琴的父母没有儿子,仅有俩女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一致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为使二老能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成家以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她处理。作为农村父母最愁的是农忙,但不管是插秧,还是丰收时节,她不怕苦不怕累,栽秧、打谷、收玉米、烧饭、喂猪、割草,样样活都干。在生活上,父母需要啥,她会尽力尽快给他们买,隔三差五割点肉、买点菜、买些水果带上全家回娘家聚一聚。每逢父母生日或过节,总是先为父母考虑,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慰藉。每当父母生病时,还是她护送看病,子女在她的影响下也懂得了孝敬老人。
普通的袁彩琴并不平凡,几年如一日照顾公婆,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公婆“掉眼泪”。不仅如此,她还与人为善,与左邻右舍和睦相处,多年来的照料也被邻居们看在眼里,成为无人不夸的好媳妇,孝亲敬老的典范,大家都争相喊她“袁闺女”。我们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这位朴实无华的普通农家妇女身上散发着沁人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