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光穿透张芝山田埂的薄雾,在纵横交错的阡陌间,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手中紧握着一本卷边的笔记本,不时俯身查看作物的虫情,手臂上的袖章虽已被晒得褪色,但“苏垦农发”的标识依然清晰醒目。他就是农技员卞新波。从张芝山基地最初的一片荒芜,到如今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他用汗水和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自己的逐梦篇章。
2022年秋天,卞新波第一次踏上张芝山基地的土地。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3000亩土地宛如被打翻的拼图,零散分布在方圆20公里的条田沟壑间,没有水利管网,没有电力设施,田埂上杂草丛生,还有许多贫瘠干裂的不毛之地。他一边认真巡视着这片责任田,一边心里犯嘀咕:“来这种‘烂泥塘’,真能种出个样来?”然而,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而是迅速行动起来。
秋播在即,时间紧迫。卞新波的SUV成了他的移动指挥部,后座上堆满了图纸、标牌、测量仪等工具和资料。他带着手绘地形图,挨家挨户走访周边农户,厘清土地权属。凭借公正的态度和翔实的依据,他成功说服了各方。为了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他抓住一切机会向政府部门汇报情况,最终赢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秉持着“不误农时、自立自强”的原则,他仅用二十多天就高效协调好了各类农事设施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了苏垦农发南通分公司交付的任务。
在张芝山基地种植两年后,卞新波敏锐地意识到,旱田的产量天花板明显,即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单位产量也难以媲美水田,要想提高亩效益,必须从降本增效方面寻找突破。他深入研究地块情况与成本构成,精准判断出强化田间管理是关键。2024年,他依托“药肥双减”策略以及对零散用工的优化调整,使基地每亩化肥成本降低27.54元,降幅达10.39%;农药成本削减10.55元,降幅达20.04%;季节性零散用工亩成本减少18.22元,降幅达33%。经综合核算,亩均综合成本下降47.26元。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他无数次在田间地头的奔波和思考。
同年,苏垦农发南通分公司决定试种晋糯3号高粱。卞新波主动请缨,深入钻研高粱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对高粱田精心管护。为精准掌握每个生产节点的关键数据,无论烈日当头还是风雨交加,他都雷打不动地奔向田间地头。防虫除草时,手法娴熟、一丝不苟;观察作物生长,目光专注、不放过任何细节;记录数据,严谨认真、确保准确无误。他每天都会在工作群里为大队提供作物生长数据、病虫害信息等一手资料。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截至2024年11月底,高粱红缀枝头,平均亩产466斤,亩均收入较往年提高29.3元。这一成果不仅为公司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他在农业领域的探索增添了信心。
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卞新波被评为“江苏农垦2024年度先进个人”。面对荣誉,他没有骄傲自满,而是表示将继续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江苏农垦事业的发展倾尽全力。他坚信:“只要心中怀揣梦想,脚下笃定前行,就必定能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上书写出更为绚烂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