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6-11
    6月6日,江苏省首家农场社区居民委员会——射阳县兴桥镇新农社区居民委员会正式挂牌,标志着新洋农场社会职能移交改革圆满收官。这场以“垦地协同、机制创新”为核心的改革实践,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原定三年的任务,为全省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洋方案”。破题:构建“1+3+N”机制打通移交堵点。新洋农场以“清单化、层级化、协同化”为突破口,构建高效改革路径。“1张清单”划清权责。新洋农场系统梳理23项社会管理职能清单,形成《新洋农场社会职能移交清单》,实现“一类事项、一单界定”。“3级联动”压实责任。建立“集团统筹—农场主责—地方尽责”三级联动机制,农场党委书记牵头攻坚,高频对接县级部门;射阳县委、县政府将改革纳入县域重点工程,主要领导亲自协调,分管领导高频次会商。2024年11月由新洋农场牵头,率先完成驻射阳县三家农场社会职能移交签约。“N方协同”凝聚合力。联动县委社工部、民政局、编办等12个部门组建专项工作组,兴桥镇政府将农场职能改革纳入乡镇履职事项清单,县委编办下发相关征求意见,推动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项议题提前落实,实现改革流程“零梗阻”。破局:“三先行”模式守护民生温
  • 2025-06-11
    近日,滨淮农场场区大街小巷活跃着一支身着橘红色工作服的专业队伍。他们利用CCTV可视化排查、气囊封堵等先进技术,对场区29.5公里污水管道进行全面摸排检修,并快速完成一座提升泵站的维修。这是自滨淮农场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理职能移交滨海县属地管理后,滨海县农旅集团第二次委派专业力量进场作业,标志着地方政府对农场污水治理工作的正式接管与高效推进。2024年5月,为落实江苏农垦与盐城市政府框架协议精神,滨淮农场与滨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式签署《滨淮农场场部居住集中区生活污水资产移交协议书》,明确将农场主镇区管道纳入滨海县污水处理管网体系。协议签署后,滨海县农旅集团迅速承担起运维职责,组建专业队伍进驻场区,实现了从“农场自主管理”到“地方统筹治理”的无缝衔接。此次管道摸排检修覆盖全场区管网,精准标记堵塞、破损点位,并同步完成泵站维修,展现了地方政府接管后迅速响应、专业高效的治理能力。随着移交工作的实质性落地,滨淮农场与滨海县人民政府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围绕垦地资源互补、产业优化整合、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设等领域,着力构建“规划共绘、资源共享、治理共担”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滨海县相关部门表示,未来将
  • 2025-06-10
    6月6日下午,苏垦农发淮海分公司第二生产区11大队北44和45号田传来好消息。由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组成的专家组,对这里的高产攻关田进行实收测产。结果显示,“郑麦1860”亩产达821.5公斤,“新麦9369”亩产达818.1公斤。测产现场,专家组严格按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操作,依次完成清仓检查、丈量田块、过磅称重、测定籽粒含水量等流程,精准采集核心数据。尽管今年受干旱天气影响,但最终结果仍达到预期高产目标。“郑麦1860”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是半冬性品种;“新麦9369”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研发,二者均具备优良品质、高产潜力和强抗性。淮海分公司自去年秋播以来,针对品种特性,通过农机农艺协调、良种良法配套,落实精量播种、合理增密、精确施肥、精准化控等措施,为小麦稳产高产筑牢根基。
  • 2025-06-10
    6月4日,全国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高产典型培育推介活动在江苏举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专家,对苏垦农发新曹分公司油菜千亩示范方进行实收测产。测产品种“中油杂501”以亩产377.68公斤的成绩,刷新全国冬油菜高产纪录!测产现场严谨规范,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严格清仓检查,精准获取收获面积、籽粒鲜重、含水率等关键数据。经标准含水率折算,22.5亩油菜平均亩产达377.68公斤。近年来,新曹分公司紧扣“四适一降”(适种、适播、适密、适熟、降机损)技术路线,推进直播油菜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油菜单产水平逐年提升,形成大面积油菜单产提升“新曹经验”。今年,公司特别改装油菜专用割台,将田间综合损失率降至1%,为高产奠定基础。新曹分公司将以此次高产为契机,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化“藏粮于管”举措,围绕“三高一控”目标,推动农业生产从“增产”向“增效”转变,为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 2025-06-09
    6月3日傍晚,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19大队的育秧田里,紫色光雾均匀地笼罩着成行的秧池,科技感十足。农业中心副主任周娜娜指着田间的柱状设备介绍:“这是今年引进的激光植物灯,专门为水稻秧苗定制的‘生长光源’。”今年“三夏”,新洋分公司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的激光植物生长调控灯试验示范项目正式投入应用,为传统育秧注入了科技新动能。19大队队长张中宁解释了激光植物灯的神奇之处:“这种灯能发出特定波长的光线,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要素。它为秧苗营造了高度契合的光照环境,就像按下了‘加速键’,不仅能大幅提升光合效率,还能加速养分吸收与积累,让秧苗茁壮成长,显著缩短育秧周期。”为确保育秧全程科学可控,管理人员每日定时调查水稻生长性状,精准记录秧苗株高、叶龄等核心指标。周娜娜介绍,激光植物灯的智能化特性优势明显。设备已设定为每日上午5点至11点、下午3点至晚上8点自动开启,启用自动运行模式后,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这套系统不仅智能高效,节能表现也很出色。”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杨明补充道,“同等光照强度下,激光灯能耗仅为传统设备的40%,使用寿命更长、维护成本更低。”精准光照技术相比传统经验种植模式,科学性和可控性
  • 2025-06-09
    6月3日,复兴圩农场湖羊分场300亩连片鱼塘迎来新成员——310万尾鲫鱼苗正式投放,开启“养殖之旅”。这标志着复兴圩农场在探索特色养殖、推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复兴圩农场东临高邮湖,三面环水,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良好的水质与优越的水产养殖条件。近年来,农场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水产养殖成为重点发力领域。此次投放的鲫鱼苗来自中兴鲫鱼苗养殖项目,是农场推进特色养殖的重要举措。为确保鱼苗顺利投放及后续养殖安全,农场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主要领导带领养殖技术员前往龙头企业和周边养殖大户考察学习,外聘水产养殖专家,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达成合作意向。依托龙头企业技术支撑和销售市场,农场专注于前端养殖环节,有效降低了养殖风险。在鱼苗采购环节,养殖技术员严格把关,从众多供应商中挑选出品质优良、规格整齐的鲫鱼苗。投放当日,现场一片忙碌,养殖工人小心翼翼地将鱼苗倒入池塘,技术人员则密切关注投放情况,检测水质,确保鱼苗在最佳环境中生长。养殖技术员田有祥介绍:“这片鱼塘总面积300亩,养殖面积260亩,我们计划总投放量600万尾鲫鱼苗。今天第一批投放了145亩,规格在500至800尾/斤,共
  • 2025-06-08
    今年以来,黄海农场借力“电商+产业”融合,打造了从优化品种布局到依托网络平台销售的全新产业链条。小小的玉米在这里变成了产业发展的“金棒棒”,鲜食玉米特产通过云端销往全国,激活了黄海农场产业振兴的新动能。在黄海农场“响垦臻品”的直播现场,主播们面对镜头,熟练地向网友推介鲜食玉米:“这种玉米三分甜、七分糯,口感香甜软糯,种植过程绿色生态,烹饪方式多样,价格也很实惠。”每一个细节都吸引了众多网友下单购买。从线下销售拓展到线上电商领域,黄海农场每周坚持直播三场。为了提升直播效果,农场还邀请专业直播团队对主播进行培训,组建了电商团队,销售鲜食玉米、绿色玉米及其精深加工产品,推动特色农产品从“种得好”迈向“卖得好”。近年来,黄海农场积极抢抓鲜食玉米的市场机遇,依托电商的数字技术优势,按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全方位打造从种植加工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链条产业,加快直播电商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谈及未来,黄海农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挖掘特色农业潜力,进一步优化“线上+线下”销售模式,推动农产品从“不愁卖”到“卖得好”的升级转变。同时,加强电商直播培训,拓展直播场景,扩大电商平台合作范围,让“响垦臻品
  • 2025-06-08
    麦浪滚滚,机器轰鸣。近日,苏垦农发各分公司的广袤田野上,一场科技感十足的“三夏”抢收战役正火热进行。从智慧农机的高效收割,到智慧气象的精准预测,再到智慧仓储的有力保障,以及无人化农场的创新探索,苏垦农发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全力确保夏粮颗粒归仓。智慧农机:高效收割的“尖兵”在万亩良田里,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联合收割机宛如不知疲倦的“钢铁战士”,在金黄的麦浪中精准驰骋。苏垦农发配备近700台大型收割机,1700余台小型收割机,确保百万亩夏熟作物能够在十几天内完成收获。除了农机数量上的保障,数字技术深度应用的探索步伐也越迈越实,推广应用了无人机机场自动巡田、北斗辅助驾驶农机和植保无人机等技术装备,促进农业生产管理提质增效。在临海分公司,智能油菜收割机搭载集成了智能化液压控制技术和电机驱动技术的智能装置,精准开展收割作业。这些智能农机集成了含杂率、损失率等在线监测系统,农机“智慧大脑”通过实时监测,及时提醒农机手调整作业参数,有效提高作业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云台分公司引进了18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外联收割机,每台日均收割量近300亩,配合无人机实时监测墒情与熟相,将损失率压降至1%以下。智慧气象:
  • 2025-06-07
    近日,东辛农机服务总站迎来了一批“新成员”——20台新购置的植保无人机。技术人员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安装调试,为即将到来的大面积病虫害防治做好准备。这标志着农场农业机械化水平跃上新台阶。此次引进的大疆和极飞系列农业无人机搭载了新一代智能喷洒系统,载重量达70公斤,单机作业面积更广,效率可达每小时100亩,是传统人工喷洒的20倍。配备毫米波雷达和AI识别系统后,无人机能够自动避开障碍物,实现厘米级精准喷洒,农药利用率提高25%以上,实现了效率与精准度的双提升。为确保设备高效运行,东辛加大新型职业队伍建设力度。日前,已组织技术人员参加无人机理论和实操技能考核,培养出31名持证飞手。1998年出生的新农人李传达经过半个多月的培训,已能熟练操作无人机:“种地也要懂科技,我们年轻人更要与时俱进,主动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本领。”飞防大队负责人冯明余表示,尽管飞防人员已通过理论和实操考试,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技能应用还不够透彻。下一步,将继续强化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理论考试和常态化田间实操训练,加大人员对机械的熟悉掌握,实现“人机一体”的高效协同,为东辛智慧农业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 2025-06-07
    6月3日上午,岗埠农场振兴花园小区入口处,岗埠优选商超门前张灯结彩,巨大的拱门和气球营造出一片喜庆氛围。随着阵阵鞭炮声响起,岗埠优选商超正式开业,吸引了周边众多群众前来围观采购。走进商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货架上摆满了零食饮料、生活用品、农特产品、粮油等各类商品,品类丰富且物美价廉。顾客们络绎不绝,挑选、采购、结账秩序井然。“大家好,今天开业有满减赠品活动,品质优良,欢迎选购!”“您要点什么,我来给您带路。”岗埠农场销售部全体员工身穿红马甲,化身服务员,为顾客提供导购服务,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岗埠优选商超以“诚信、平价、优质、服务”为经营理念,立足便民,为周边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一站式购物体验。“这个挂面比别的超市便宜了三分之一,我得多买些。”“这种花生油好吃还不贵!”振兴花园小区的刘大妈表示,超市开在小区楼下,买东西方便多了。来往顾客纷纷驻足货架前,精心挑选心仪商品,对价格和品质赞不绝口。据统计,开业仅一个多小时,商超人流量就超过500人次,营业额达3000余元。销售部负责人潘兆军介绍:“我们整合了江苏农垦内部的优质农副产品,如东辛农场牛奶、金太阳粮油、苏垦大米等,并备齐生活用品和零食饮
  • 2025-06-06
    走进长江之畔的南通公司优质西瓜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景象。今年推出的富硒西瓜凭借皮薄汁多的传统优势和科技赋能的健康价值,成为市场新宠,掀起本地消费热潮。西瓜大棚内,种植户丁必宏穿梭在墨绿色的瓜藤间,小心翼翼地摘下成熟的西瓜,脸上洋溢着喜悦:“今年种了二十几亩富硒西瓜,第一批瓜个个都是‘优等生’,甜度高、硒含量足,保管让大伙儿吃得健康又开心!”南通垦优鲜品供应链公司与丁必宏等经验丰富的种植户合作,延续40余年积累的人工授粉、控水滴灌、病虫害绿色防治等西瓜种植技术,并成功融入富硒技术。通过喷施富硒营养液,西瓜硒含量达到0.4mg/kg以上,且每个西瓜都附有溯源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种植情况和检测报告。公司采购业务负责人瞿鑫磊介绍:“硒元素能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现在大家生活水平高了,开发这款西瓜就是为了顺应健康消费新趋势,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和品牌力。”第一批富硒西瓜上市以来,垦优鲜品线下门店销售员曹振雷十分忙碌,一直在忙着卸瓜、打包、装车。他说:“这两三个月都会是销售旺季,今年我们升级了富硒西瓜的礼盒包装,有的企业一次订购100箱,作为员工的健康福利。周边居民也来捧场,常常供不应求。”西瓜上市半个多
  • 2025-06-06
    5月23日下午,三河农场农业科技园区杏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火热进行。主播在一小时内销售杏子近300斤,收入2000元,为杏子销售开辟了新途径。直播现场,满园杏子金黄饱满,挂满枝头。主播穿梭其间,热情洋溢地向观众介绍杏子的品种、口感和营养价值,同时现场采摘、品尝,直观展示杏子的新鲜与美味。“大家看,这杏子果肉厚实,咬一口香甜多汁,纯天然生态种植,大家可以放心下单!”主播的详细讲解和真实体验,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直播间里,网友们热情高涨,纷纷留言询问购买方式并踊跃下单。“看起来太诱人了,必须来一份!”“这杏子品质真不错,给家里人也买点尝尝。”订单信息不断滚动,直播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百人,总观看量达1.1万人次。以往,三河农场杏子成熟季主要依靠职工和居民购买,销量不稳定。此次直播效果远超预期,让杏子走出农场,卖到更远的地方,并且卖出了好价钱。农业科技示范园负责人满脸笑容地说:“明年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争取种出更好的口感和更高的产量。”接下来,三河农场直播间将在杏子采摘期增加直播频次,及时销售成熟杏子,进一步拓展线上市场,助力农场产品销售。
  • 2025-06-05
    五月芳菲,新洋农场容器苗基地内,各色月季竞相绽放,粉扇、绯扇、粉色达芬奇等20余个品种编织成一片“浪漫花海”。自5月启动销售以来,千余盆月季凭借卓越品质、高性价比和科技含量迅速走俏市场,造型别致的月季拱门、花球与月季树更是成为消费者的心头好,为“美丽经济”注入强劲动力。走进基地,科技元素随处可见。自主研发的控根花盆打破传统种植局限,让月季根系更发达;智能化养护系统通过手机远程操控,精准调节喷水量与湿度;节水高效的“滴箭”设备确保每一株月季得到精准滋养。基地管理人员梁亚洲一边演示一边笑着说:“过去浇水跑断腿,现在手机一点,指哪浇哪!”随着他轻点手机,喷灌设备应声启动,水雾在阳光下划出一道绚丽的彩虹。林业公司副总经理蔡仿介绍:“高温天气下,控根器搭配自动化喷淋系统,既能降温又能输送营养液。”针对室内大棚生长的容器苗木,基地通过遮阴网、滴灌和排风扇组合调控,为苗木打造“清凉港湾”。目前,基地年产球类、造型类等精品绿化苗木近万株,月季产业年产值持续攀升。2020年至今,新洋农场已建成100亩配备温室大棚、水肥一体、智能控制等先进设施的现代化容器苗圃,实现月季自繁自育常态化。凭借精细化管理模式和
  • 2025-06-05
    近日,江苏省工信厅公示了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南京正大天晴凭借“基于人工智能的高端制剂智能工厂”项目成功入选。此次评选是江苏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深度应用,树立行业标杆,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南京正大天晴围绕“数智转型”战略积极探索实践,实施智能工厂升级改造项目,打造了5G无线网络和工业物联网深度覆盖的智能工厂。公司部署了研发AI算法与系统、模块化机器人产线、数据中台与多系统集成等先进技术,形成了新的竞争优势。通过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南京正大天晴运营成本降低20.2%,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12.9%,单位产品能耗下降18%,AI视觉检测使质量损失下降42%……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公司在数智转型方面的卓越实践,更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目前,南京正大天晴的数智建设项目与模式已成功向上下游企业复制推广,带动更多企业参与智能制造建设。展望未来,南京正大天晴将继续坚持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投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智能工厂,为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